Q&A 常見問題
1
輔導是甚麼? 輔導員會用甚麼方法幫我?
輔導是一個過程,過程中輔導員與受助者透過面談建立同行者的關係,透過這個關係,受助者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清楚自己和周圍的情況,以至更清楚前面的路向和找到更多的選擇和出路。
我們擁有十多位輔導員,各位輔導員各有專長於不同類型的個案,在接收個案時,我們會按個案的性質和需要,分配個案給最合適的輔導員跟進。
我們的輔導員會按受輔者的需要採用最合適的輔導方法,最常用的是認知行為治療,協助受輔者用正面和積極的行為和思想面對問題;還有家庭關係治療,讓受輔助者理解和解決現時家庭的處境;另外也會按個別受輔者特殊情況,加入其他治療方法,如行為治療、藝術治療、人本治療、心理動力分析治療等。
2
我需要輔導嗎?
如果你現在有情緒問題,並經常影響日常的生活、工作或人際關係,請盡快安排約見,以便作初步的評估,並盡早找出和解決問題。
雖然我們日常購物時,大部分產品都有說明書,教我們怎樣使用和保養產品,但父母生我們時卻沒有一本說明書跟著嬰孩出世。當我們遇到困難時,父母只好用他們所知道的應對方法教我們,我們也理所當然地用我們從父母身上所學的方法去應對別人,包括配偶、子女、同事或朋友,但我們所接觸的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之處,很難用原生家庭套方法去應對所有人,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遇到困難,特別在與親密的人(配偶 、子女、家人、男女朋友)相處時更見緊張,很想有人能給一點意見。
很多人以為自己並沒有很大的問題,也沒有遇到明顯的困難,不需要輔導吧!但事實剛好相反: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輔導認識自己,改進自己,讓自己成長,也讓身邊的人成長。其實輔導是讓人更清楚自己,多看一點自己不認識自己的地方,減少盲點;另一方面,輔導過程也讓人可以探索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和能力,並且尋找合適的方法加以發揮,幫助自己克服所面對的困難。
3
輔導過程中我的資料會有其他人知道嗎?
不會。除非獲得受助人同意,否則輔導員不會向其他人透露受助者的資料和雙方的談話內容。但若遇到受助者表示會傷害自己或他人,或受助者表示將進行刑事罪行,輔導員會考慮轉介受助者至有關政府部門或機構。
4
輔導通常要進行多久?
每節輔導為50分鐘,通常每星期一節。輔導要持續進行多久,需按受助者的情況而定,一般受助者經過4至8次的輔導,已可深入瞭解和處理自己的問題。一般的小朋友經歷 4次的遊戲輔導,也會見到明顯的改善。
5
會否每次接見我的心理輔導員都不同?
絶對不會。 本中心會在受助者預約時詢問受助者關於個案性質一些簡單的問題,以決定那位心理輔導員最適合受助者,該心理輔導員將協助受助者至完成為止。
6
你們會提供葯物給我嗎?
我們提供心理輔導服務(包括臨床心理治療、藝術治療、兒童遊戲治療等等),但同時為受助者評估情緒及精神狀況,如情況需要,心理輔助員會跟受助者商討及建議同時使用葯物治療,以加快受助者的康復。
7
我覺得是我配偶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但叫他∕她去看輔導,他∕她總是不肯,反而說有問題的是我,我應該怎麼辦?
可嘗試向他∕她解釋家庭或婚姻都是關係的問題,當然需要「一起」解決,單與一個人談是沒有大作用的,「一起」可以讓輔導員從各家庭成員了解整體的問題。如果最後配偶都不願意參加輔導,也不需要灰心,我們相信「誰願意被輔導,就由誰開始改變」,人是互動的,我們可以自己先接受輔導,認識多一些相處技巧,主動作出改變,對方也會跟著改變。
8
甚麼是心理醫生?
其實學術上並沒有此詞語,一般在香港統稱心理輔導員,臨床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生等心理治療工作者為心理醫生。
9
我唔知要心理輔導,臨床心理學家,還是要睇精神科醫生?
心理輔導以傾談為主,第一次的面談包括了解受助者問題和背景,初步評估受助者情緒和精神狀況,分析問題背後的癥結,以及初步介入並建議受助者治療的方向和流程,如受助者的情緒和精神狀況已嚴重地影響生活,輔導員會跟受助者討論和建議接受精神科醫生作進一步跟進。
臨床心理學家,主要負專業評估,撰寫心理報告和心理治療,當中不涉及藥物治療;心理報告主要為法定用途如法庭,政府,機構或學校;心理治療部份跟心理輔導相約。
精神科醫生主要負責專業評估和藥物治療,當中不涉及太多或深入的心理治療,精神科醫生也會按受助者的需要安排心理輔導跟進。
一般情況我們建議受助者先約見心理輔導,因大部份受助者情緒和精神狀況均涉及心理或人際問題,需要以心理輔導治療;在有需要的情況下輔導員會轉介精神科醫生跟進。
10
你們會否預收客人輔導費?
本中心絶不會預收受助人輔導費,輔導費用為每次計算,本中心希望每位輔導使用者能按自己的需要,安心地約見我們的輔導員。
其實,一般的心理輔導機構也只會以〔逐節〕方式收費,因為不可能也不現實在未約見個案前已預計需要多少約見次數;另外我們亦尊重 受助人可隨時終止輔導,這是基本的輔導精神,讓受助人有自主的能力。
11
你們會用催眠為我進行心理治療嗎?
我們一般會以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或心理動力分析治療等主流心理輔導理論協助受助者理解和處理問題;我們有部份輔導員也擁有催眠師資格,如受助者的個別情況合適和需要,輔導員在仔細和受助者討論後,才會以催眠方式協助受助者。
根據權威的美國心理學會指引,催眠本身並不是一種心理治療,也不是治療一種;催眠只是其中一種手法協助其他的治療,並且催眠對每一個人的反應也很不同,需要很小心的使用。
"Hypnosis is not a type of psychotherapy. It also is not a treatment in and of itself; rather, it is a procedure than can be used to facilitate other types of therapies and treatments. People differ in the degree to which they respond to hypnosis."
來源: 美國心理學會 http://www.apa.org/research/action/hypnosis.aspx
Let's Work Together
我們明白受輔者在尋找輔導員的過程帶著許多疑問,很難確定那一間輔導機構能幫助到自己。
我們保證必定為你提供忠誠,可靠和專業的心理輔導